close
我國設計美學的法則運用與練習
「我國設計美學」有五大精華
(一)位序主從
(二)陰陽調和
(三)氣韻生動
(四)布局成勢
(五)文化符碼
1.傳統工藝作品ㄧ件
吳榮-【齊天大聖】



賞析:
此為一年級採訪吳榮老師的作品,以傳統手工融和現代思考的一件作品。
吳榮老師運用傳統的交趾陶技術,卻又不同於以往半立體的作法,使得交趾陶成為完整的作品,而不再只是廟宇、建築上的一個雕飾。
一筆ㄧ畫,細心雕琢而出的作品中,色彩繽紛,角色的肢體動作豐富,有著不對稱卻又勻稱的美感。齊天大聖腳踩筋斗雲,翻上尖刺的山,輕盈又有些險峻。
陰陽調和:
齊天大聖的陽剛將與腳踩的輕柔筋斗雲,一剛一柔。
氣韻生動:
吳榮一筆一畫之中,將齊天大聖靈活靈現的模樣展現的栩栩如生。
照片來源:
正視: http://www.319.com.tw/trip/show/211
局部01: http://pinklab.art.nhcue.edu.tw/photo/art%20online/interview/p-4/p-4.pdf
局部02: http://tnews.cc/07/ADOShowBigPhoto.asp?file=2014342140_15_1.jpg
2.傳統繪畫作品ㄧ件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賞析:
聽過蔣勳先生在節目上講述黃公望先生與富春山居圖的故事後,我就開始對這張傳統繪畫難以忘懷。
從異文化的角度來觀看中國水墨會覺得相當奇特,山巒層疊,樹林點點。只用簡單的灰階就能表達。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黃公望先生將人生看淡的構圖方式。富春山居圖整卷總長約690公分,畫出了高山、丘陵、平坦的江水,到最後的平淡江水,甚至是用簡單的一筆畫來表達,大膽而現代的作法。細膩之處也在山巒中的點點展現,仔細將它放大來看可以看到當時的建築以及隱居的雅士、漁夫等等。
整幅畫作的大膽與細膩,都不是最令我難忘的,最深刻的是,黃公望先生將人生、生命的起伏縮影在這690公分之中。
陰陽調和/佈局成勢:
卷張之初為高聳的高山,宛若人生的高峰,自古福禍相倚,緊接著的是低矮的地勢,再其後又是險峻的高山...整幅圖畫完整表達了起伏不斷的地勢,形同人生的得意與失意
照片來源:
http://www.npm.gov.tw/exh100/fuchun/ch_02.html
3.傳統建築作品ㄧ件
【北港朝天宮】


位序主從:
平面配置可分為正殿居中可連繫四周。北港朝天宮位於北港之市區中央,坐北朝南。它的前後左右皆有街道相接,如放射狀,是位於圓環中央的一座大廟,廟前稱為宮口。從廟埕外面看朝天宮正面,它的外觀猶如三廟並列。中央的「三川殿」較高,為中軸的主要入口。
陰陽調和:
左翼為龍門,右翼為虎門,合稱為"龍虎門"或"五門"。一般香客進廟朝拜多從龍門進,虎門出。符合中國古代"出將入相"之傳統
佈局成勢:
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共分四進:
第一進為三川殿,左右分別是龍門與虎門。
第二進是拜墊與正墊。
第三進是觀音殿,兩側則是獨立廟宇三官殿與文昌殿。
第四進是聖公母殿,兩側為後廂與洋樓。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