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榮趾陶藝術

訪談對象:

吳苑陶藝工作室  吳榮老師

組員:B10233317 江范嘉俊 B10233318 張茜涵 B0233319 齊偉珍 B10233320 邱偉茹603036_747335155293000_1880070207_n

1011886_747335238626325_1167286085_n

986571_549687665110003_2129160564_n

1396520_549687668443336_624462626_n  

 

訪談內容:

Q1.為何想從事交趾陶?

由於家住在磚瓦窯旁,因此,小時就與泥土建立了密不可分關係。早期的廟宇不僅是個宗教場所,任何藝文活動也都會在那裏舉辦,相當於現在的文化中心一般。所以有很多機會去那裏玩耍,小時候和同伴在那裏嬉戲時,偶然發覺交趾陶的美麗,而開啟了未來從事此行業的大門。大地提供給我們很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免費材料,使我可以盡情享受雕塑的樂趣。

讀書時,有次美術老師要石膏像,我突發奇想把西方肖像畫改成中國觀音像表達,但是,卻被老師譴責。當時的打擊很大,心想,一樣是神,一樣代表當地文化、藝術,西方國家有,台灣為何沒有?於是我告訴我自己,就算要傾盡一生的心血,也要去發揚光大,於是便一頭栽進交趾陶的領域。

1414739_549689458443157_1130126333_n  

 

Q2.打破傳統把交趾陶從廟宇變成獨立藝術品的想法,這樣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不少長輩反彈呢?

交趾陶是我國民間藝術中極富地方色彩、保留傳統風格及鄉土背景的陶藝品。早期用在建築及寺廟上,表達民俗故事。傳統交趾陶的老師傅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把交趾陶發揮在廟宇屋瓦上,認為半立體的呈現方式才是交趾陶,所以也是歷經了一段時間才有今天的成就。

1232842_549687645110005_1741531792_n   1388073_549687648443338_1774534316_n

1415814_549740938438009_545964209_n  1376712_549740928438010_1881905220_n  

 

Q3.那老師的作品差不多會花費多久的時間來製作呢?

因為交趾陶是台灣的傳統藝術,不以量產為目的,以高品質創作精神、走藝術路線,只要稍有一點瑕疵就毫不吝惜的打破從做,所以一樣完整的作品,從發想到完成,至少也要歷時一年的時間。

 1387927_549689455109824_1465134603_n1420289_549740925104677_878650011_n201310256227  

Q4.交趾陶的製作過程及發展是如何呢?

製作過程大概可分為:

配土-構圖-塑形-挖空-修胚-陰乾-素燒-上釉-釉燒

早期的釉料比較複雜而昂貴,現今也有人在用化學調配的,但是耐久度不夠。以釉料區分可分為:「寶石釉」­­­與「水彩釉」­­­。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剪黏的方式,用瓦片黏,這樣較容易燒製。

 986722_549687658443337_1925628269_n  1376018_549687661776670_1642405591_n  

Q5.製作過程中,什麼部分需要特別注意呢?

由於是完全獨立、不附著於任何物品上的作品,所以他的平衡需要抓得剛剛好。比方說齊天大聖的這件作品,雖然不是完全對稱,但也因為他手腳的不同擺向而達到平衡。還有作品的所有部分,有些地方會挖空,對於上半部的平衡很重要,因為有些作品的連結部分面積不大,越是能減輕上半部的重量越容易平衡。還有很重要的是,若是沒有挖空的話,在燒製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熱度而爆開。

 

Q6.要從平面轉成立體是有許多限制,發想的時候是用紙筆紀錄還是直接捏塑呢?

有好想法會先用紙筆繪畫下來,在去捏塑,當然捏塑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小的變化,有可能跟一開始發想的姿勢會有很大的不同。

 

Q7.那老師的作品主題除了會有政府指定,是否也會有民間、私人要求訂製呢?

當然也是有私人要求製作,像是這座【齊天大聖】,就是由一位法官要求製作的,原本是他要送給屬猴的太太作為禮物,後來才被人出價要求收藏,現在也有對岸的團體開價收藏。

1414677_549687678443335_1951604195_n

908561_549687655110004_517474541_n   1374954_747335185292997_1430742580_n

1414791_549689445109825_1961504839_n   2013102562301384908_549740935104676_1375806448_n  

個人心得:

透過本次訪問,深刻了解到平時在廟宇屋瓦上的交趾陶相當的了不起。也第一次了解到原來我們印象中的廟宇,不僅僅是普通的宗教場所,更是重要的居民交流、發表藝文的場所。這也難怪不少的藝術創作的主題常以廟宇為出發點,廟宇上的工藝才因此而精湛。

不僅是設計,藝術創作也是需要相當的突破創新與堅持,像是吳老師堅持將原本廟宇上的交趾陶拆解下來成為獨立的藝術作品,想必是挺過不少外界的質疑與批評,才能有今日如此受人矚目的成就。傳統工藝也未必就如我們刻板觀念裡所想像的那般,傳統守舊,經過巧思設計,也是可以變得相當富有設計感的。衷心期盼吳老師接下來的創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b10233319 齊偉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